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寻找我·拥抱我”。来自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数据显示,在咨询心理问题的人群当中,大学生群体占到五分之二左右,60%—70%就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出在不会与人交往上,可以说“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心魔”。
病例——大一女生患上抑郁症
与人交往、表达看法和感受,这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一些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却成了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儿。小蓉(化名)就曾深深为此困惑。告别了每日埋头学习的高中阶段,小蓉去年考上了南方的一所高校。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小蓉老是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有些格格不入,学习也总安不下心来;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在生活上就更找不着北了,别说洗衣服,连晾衣服都不会;而更让小蓉感到烦恼的是,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异常安静的家庭,父母很少与她谈心、交流,性格内向的她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们,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面容姣好的小蓉有时还遭遇个别同学言语相激,她更是不知如何处理。每当看到别的同学窃窃私语,她就以为别人在说她甚至是要害她,心里就产生害怕、逃避的想法,长此以往,小蓉终于出现精神问题,患上了抑郁症。
分析——家庭关系是“病根”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是他(她)在家庭中和父母相处的一种延续,小蓉的家庭模式就是不沟通,于是在进入大学后凸显出心理问题。”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专家李玉焕分析说,小蓉虽然在距离上与父母分开了,但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并没有和父母分开,这说明小蓉虽已成年,但青春期还没有过去,对自己不了解,分不清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而青春期正是建立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完成和家庭、父母从距离上分开到从情感上分开的转变,找到“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独立,小蓉明显没有及时完成这一转变,于是在离开家庭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李玉焕说,小蓉的个例反映出大学生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源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临床数据显示,60%—70%到心理医院就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都出在不会与人交往上,这其中又尤以大一学生为主,而人际交往问题的“病根”往往源于家庭。“很多学生之前和父母关系太密切,一下分开了,不能够适应,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控制得过严,专业给孩子选好,未来的道路给孩子设计好,学生习惯了从小‘被安排’,无力抗拒家长的威严,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为不能实现‘自我’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中,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
建议——家长该对孩子“放手”
“年龄上已经成人了,可还事事依赖父母,事事由父母安排,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作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一定要学会对孩子‘放手’。”李玉焕建议家长,自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家长就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仅是从距离上“离开”父母,更要从经济上和情感上变得独立,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试着过离开父母的日子。“这就像断奶一样,否则孩子永远不可能独立,不能独立就肯定与别人相处不好,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不能很好地尊重自己或是尊重别人。”
有些父母对孩子控制力量过强,总想替孩子设计未来,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路走他们就感到很有成就感,对此李玉焕建议,父母不要永远当“胜利者”,也许孩子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会走弯路,会摔跤,但这些是必须经历的,是成长的代价,父母不该用自己的经验去掌控孩子,而应让孩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与同龄人学着相处、学着合作,最终找到并建立独立的“自我”,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和丰满的人生。(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