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百科 心理书籍

【心理书籍】心理学史导论

信息来源: 济宁学院 发布日期: 2012-06-12浏览次数:

     作    者: [美]B.R.赫根汉著   郭本禹译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版  次: 1                            

     亮点:

    第一,赫根汉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让读者看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历史脉络。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故心理学史家首先需要有一种广阔的视野。赫根汉这部著作正是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广泛地探讨了社会、文化、哲学、科学对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宏伟的历史图景,让我们看到心理学怎样在历史进程中展现,又怎样与人类思想及其相应领域交错。例如,在阐明心理学独立前的思想背景时,作者不仅专门讨论了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还讨论了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这在其他心理学史著作中是不多见的。作者尤其重视发掘心理学独立之前的“长期的过去”——心理学思想史。从章节上看,全书共二十章,思想史内容为七章,达到三分之一;从篇幅上看,正文585页,思想史为230页,超过三分之一。这样的安排便于读者较为充分地理解后来的心理学概念、理论、学说在历史上的长期演化过程。正如作者指出:“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详细考察心理学的起源,要表明当今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心理学史上的主题之表现,这些主题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第二,赫根汉具有明确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来写作心理学史。作者对厚古说与厚今说、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等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持折衷的态度而非激进的观点。他说:“本书试图表明,有时似乎是时代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人物,有时是伟大人物造就了时代精神。我也说明了伟人和一般时代氛围是如何能改变观念和概念的意义的。换句话说,我采取了折衷的方法,即无论什么方法,只要它似乎能很好地解释心理学史的某个方面,就可利用。”作者对心理学的各家各派学说不存偏见,不厚此薄彼,均给予客观、公允的介绍与评述。无论是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还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学,都给予同样的笔墨和分量。作者力求准确地阐释心理学为什么产生和独立,为什么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前发展的动态与前景是什么。

    第三,充实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展示新观点。赫根汉根据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心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对1997年的第三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在本版的“前言”中,他一一列出了根据新材料、新成果、新观点对每章所作出的具体修改,修改之处涉及前版各章。尤其是将前版第十八章中有关认知心理学和心理生物学的内容单列为两章,同时增写了第二十章当代心理学的内容。                                                             第四,全书写作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而且这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