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包括广东在内的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49%已构成“心理疾病”。中国人民大学启动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则显示,82.2%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逾60%表示有跳槽意向。信息时报记者展开的对广东中小学教师的随机调查也显示,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极大等原因,近四成青年教师利用寒假忙“跳槽”。 许多心理学专家呼吁,应开设针对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
寒假成教师离职高峰期
30岁的王丽丽(化名)是广州市海珠区某公办中学的语文老师,年前她就递交了辞职信,准备一放寒假就走人,“当老师太没有成就感了。以前我干什么都要争个第一,但当了老师后不到两年,我就学会了混日子。”7年前,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王丽丽开始了教师生涯,每天加班加点,从不懈怠。但几年后她开始出现头疼、失眠、情绪低落,“一走进课堂就感到烦躁,特别是看着学生卷子上那刺眼的不及格,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尽管校长再三挽留,但她去意已决。
据记者了解,像王丽丽这样选择在寒假离开“三尺讲台”的老师不在少数,除了在编的公办中小学教师,民办院校、幼儿园的中青年教师“流失”情况更加明显。“今年寒假我们学校走了13个中青年教师,其中8个是教学骨干,还有一个是毕业班的班主任。”番禺某民办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开学就是中考了,为了留住这位班主任,我已经将他的待遇提高到月薪8000元以上,但他宁愿回老家县城开杂货铺。”在抱怨的同时,该校长也承认,学校管理水平有限,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产生倦怠感。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桑标教授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新旧年交替的寒假很容易在年轻教师中蔓延,寒假因此也成为教师离职高峰期。广东东莞市爱心心理咨询中心郝小红则强调,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学生。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教育学博士胡晓则建议,青年教师如果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不妨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干脆“跳槽”;“要化解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各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可在假期给年轻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对事业的美好期待。”
工作繁重让教师“力不从心”
在同事眼里,广东实验中学教师张建(化名)十分敬业,为了做一个古代文学的课件,他可以熬上一整夜。但出人意料的是,他通过公*离开了教师的岗位。“在学校生活就像上足了弦的陀螺,高速运转着:每天早晨6点起床,但不到5点钟脑袋就要运转,要考虑今天的课怎么上,哪几个学生的成绩又掉下来了等等。”该中学副校长李子良对张建的离职表示理解,“教学成绩排队,职称评聘竞争激烈,日趋复杂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工作强度不断增大,教师的压力的确很大,但学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尽量给教师‘减负’,包括给年轻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
近期媒体一项针对广州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显示,教师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以上,人均日劳动时间量比其他岗位一般职业超出1.67小时,睡眠时间平均少1小时。如果再加上教师下班后的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学习、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双休日往往也没有保证。
另据记者调查了解,尽管广州绝大多数公办中小学对于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化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一些民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保障的状况还是普遍存在,导致中青年教师群体的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普降。
此外,教育部门制定了学历升级、职称晋级、继续教育等政策,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些政策却很容易被异化为教师的“负担”。“我们的工作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在业余时间应付没完没了的升级、达标、检查、评比、考察,实在是力不从心了。”即将跳槽的王丽丽告诉记者,她费尽心机考各种“证”,实际上对工作并没有任何帮助。(来源: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