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心闻播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闻播报 心闻播报

为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9-12浏览次数:

何为“兴趣”?一般来说,我们将兴趣划分为两种,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

个人兴趣,顾名思义,就是个人持久关注并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兴趣。个人兴趣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并与增加的价值、知识和积极的情感有关。个人兴趣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喜好和执着,比如某人对音乐、篮球或摄影的热爱。

情境兴趣,则是特定情境下瞬间诞生的热情。情境兴趣是由即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所诱发的,因此可能对个体的知识和价值不产生长期影响。比如我们在浏览杂志或新闻时,被某个文章标题吸引。情境兴趣被认为是对环境投入的一种潜在反应,它有两个可能的阶段,一个是兴趣被触发的阶段,一个是兴趣被维持的后续阶段。

然而,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很多共同点。首先,情境和个人兴趣都会提高注意力、认知功能、持久性,并且都具有情感成分。其次,兴趣研究者一致认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都产生于人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交互,都是内容特定的。第三,研究者认为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可能是相辅相成的。在缺乏其中一种兴趣的情况下,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都可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某一领域发展良好的个人兴趣有助于个体阅读枯燥的文本,而由文本引发的情境兴趣即使在个体对该主题没有个人兴趣的情况下保持动机和表现。进一步,情境兴趣最终可能发展为个人兴趣。兴趣对阅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

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都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学习。Schraw等人(1995)的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兴趣的大学生有更好的回忆表现——读者对阅读材料的兴趣越高,回忆出的信息越多。

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数量,还能提高学习的质量。研究者发现兴趣与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理解问题的深刻程度、主要观点的回忆以及认知组织程度有关。他们的结论是兴趣促使读者超越文本的表层结构,关注主旨及其背后的意义。还有研究者发现兴趣促使读者对说明文进行更精细和更深入的加工。有助于读者产生兴趣的因素有哪些?Schank(1979)认为,诸如死亡、危险、权力、暴力和性这些概念能够普遍地激发个人兴趣。不过个人兴趣因人而异,一本书很难同时满足所有读者的个人兴趣。那么,哪些因素能够帮助读者产生情境兴趣呢?

文本因素:当阅读材料带来新鲜感或展现出复杂的侧面时,读者更有可能产生兴趣。比如看悬疑小说,情节的曲折突变牵引着读者心跳和视线,读者对未知和解谜的热爱使得悬疑小说从来不缺粉丝。此外,具体性、表象性、生动性、语篇的连贯程度、理解的容易程度、与个人的相关程度、角色认同程度以及引起读者共鸣的程度都会影响读者的情境兴趣。

非文本因素: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读者的参与度以及读者先前的知识经验都对读者的情境兴趣有影响。比如,教师使用视频动画教学比使用单纯的文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知识经验的读者相比无经验的读者更容易对同样的阅读材料产生情境兴趣。兴趣影响学习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一种观点认为兴趣激活了文本加工策略,导致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热衷于某个主题时,我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并使用更复杂,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而Sadoski等人(1993)认为双重编码理论可以解释兴趣与阅读的关系。该理论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有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认知系统:言语认知系统和非言语认知系统。当阅读材料同时通过两个系统进行编码时,理解和记忆程度就会增加。这样的编码通常发生在文本具有高具体性和高视觉表象性的时候。虽然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具体性、表象性促进理解和记忆,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并非所有具备具体性和表象性的阅读材料都被评为有趣。其次,双重编码理论无法解释其他的文本特征如复杂程度、新颖程度等为何能够促进理解与记忆。

还有研究者认为注意中介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Ainley等人(2002)的实验发现:读者的兴趣水平与注意的时长成正相关,注意的时长又与回忆量呈正相关,说明兴趣产生自发的注意,导致更有效的信息加工。

(转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