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心闻播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闻播报 心闻播报

如何利用好夸奖而不是被它限制?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4-10-23浏览次数:

当我们是一只风筝的时候,外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我们飞行的高度,依赖于风的助力,也会恐惧于风的停止。

而当我们是一棵扎根在土壤里的大树时,风虽然让枝叶摇晃,但无法撼动根基,我们依靠内部养分稳固生长。想要利用好夸奖,让它成为我们行动的推进器,就需要我们逐渐生长和建立自己稳定的内核。

一、夸奖只是反馈,不能代表我们的全貌

有人喜欢吃橘子,有人不喜欢吃橘子,而橘子一直都是橘子,它的味道并没有改变。夸奖是对一个人行为或品质的认可,但不代表一种绝对的好坏价值判断。

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镜像自我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他人的反应来构建自我概念的,在互动中,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态度和反馈内化,像是照镜子一样,通过他人来确认自身的样子。然而,镜子里呈现的画面,并不是我们完整、真实的样子,而是经过对方的认知系统、偏见和经验过滤后的产物,往往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像是有人拿着一小块镜子照你,这块镜子仅代表对方的喜好、价值观,镜子里你的样子不一定真实,也一定不是你的全貌。

认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把镜子里照出来的样子,作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视角的补充,而不是完全通过它来定义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二、建立内部评价体系

当我们没有给自己建立内部评价体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就会很容易被外部评价牵着走,把别人的标准奉为真理。而建立内部评价体系,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当我们因为某件事被夸奖时,也需要问问自己,我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真的享受吗?这件事对我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同样,就算某件事搞砸了,但我们做的过程中很享受,进入了心流状态,或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也不需要因为结果不好就把全盘推翻这件事的意义。

自我决定论(SDT)认为,当个体有能力根据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内在动机行动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内在满足感和持久的动力。

当我们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发生冲突时,也可以试着告诉自己,即使我内心的标准和别人完全不同,也没必要全盘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而是试着找到平衡和交集。

在这种状态下,他人的夸奖才更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助力。当别人夸奖我们本身就认可的特质时,就相当于在我们喜欢的道路上踩了一脚油门,给了我们加强自身优势的动力;如果别人夸的是我们觉得没那么要紧的特质,那也不用迎合夸奖而给自己压力。

三、夸奖是一种期待而我们不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社会角色理论(Social Role Theory)认为,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在扮演着不同角色,而这些角色是由期待和规范所建立起来的。由此来看,夸奖也是社会化的一种工具,因为它不仅仅是对某种行为或品质的认可,还隐含着期望和规范,人们会因为被夸奖而重复特定行为,以符合别人的期望。

比如,一个人从小就被夸温柔体贴,这可能会让ta 更乐于扮演一个照顾者的角色;另一个人经常被夸果敢独立,ta 可能更喜欢承担决策者的角色。夸奖背后所隐含的期待,形成了我们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

但这些社会角色都是我们喜欢的吗?或许并不,有些角色甚至会跟我们的内在需求、优势相冲突。比如老板期待你成为脚踏实地、执行力强的员工,但你其实更擅长天马行空地想创意,你可以重新寻找符合你优势的工作,也可以试着用真实的自己去演绎和定义老板眼中的「好员工」的角色。

如果每个人的期待都是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穿上我们喜欢的那件,放弃不合身的衣服,或者加入自己的设计,改变这件衣服。

四、最后

我们常常对批评指责很敏感,却很难察觉到夸奖带来的隐秘的控制。其实,不管是夸奖还是批评,都是这个世界给予我们反馈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试着以自己为主体,选择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益、有滋养性的反馈,而不是被反馈塑造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担心自己的夸奖会给别人造成压力,也可以试试:

多夸夸过程,少夸结果

多夸可以改变的,少夸无法改变的

多夸个人特质,少夸成就或者工具价值

避免让夸奖创造出本不必要的竞争

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地夸人、也享受被夸。

转载公众号: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