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心理课堂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课堂 心理课堂

【心理知识】行动起来,和拖延说“拜拜”!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11-24浏览次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早晨闹铃响起,用最快的速度“熄灭”,赖在床上迟迟不起;周末打算去图书馆学习,却坐在桌前刷手机,一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你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天才打开电脑……每次拖延后都会告诫自己:下次一定提前做,然而下次、下下次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明明体会过期限临近任务却还未下手的痛苦,为什么还会“屡试不爽”呢?一起来看看如何克服拖延吧。

1.起而行之,立即开始。计划和flag永远立在前沿,但是行动力匹配度永远在后边,克服“永远在准备,从未有开始”最好的方法是立即行动,不需要有多余的时间思考,不必等待情绪和状态,一旦开始投入,情绪都会后退,状态就会改变。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困难的事情一个更短的启动时间,比如“先看5分钟的书”“闹钟一响,立马起身”,当真正开始后,你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困难,信心会增强,慢慢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拖延自然就离你而去。

2.细分目标,分步实施。造成拖延的原因之一是设定的目标太大太广、不具体,进而没能制定清晰的计划,大脑觉得这件事情很难,就会开启“抗压”模式——拖延。所以制定目标时,要设定清晰具体可执行的目标,例如做一张模拟卷、背30个单词、练听力20分钟。把工作细化之后,可以先从最难的部分做起,集中注意力理清行动重点,循序渐进,完成一项构去一项,既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也能获得进行下一项任务的澎湃动力。

3.寻找伙伴,相互监督。个体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时由于缺乏群体压力,容易滋生拖延心理,可以利用集体完成任务的压力来减少心理动因的不足,从而减少拖延现象的发生。不妨与小伙伴们共同进行活动,在集体的力量下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为他人提供经验,互相监督激励,效率会更高。比如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坚持每天进行目标打卡,互相督促,共同进步,这样你和小伙伴都会动力满满。

4.设定期限,自我奖励拖延的人有两个神奇的能力,那就是能在几小时完成半小时的任务,也能在截止日期的催促下半小时完成几小时的任务。因此可以为每一项任务自主安排截止时间,并在日历中标出来,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有紧迫感,有效提升执行力,从而减少拖延。完成后可以适当奖励自己,正向使用“一下鞭子一颗枣”,给予大脑正向反馈,原本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起来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比如奖励自己一杯奶茶,吃一袋的零食,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与自己的热爱结合起来,提高完成任务的内驱力。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认真地活在当下,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停止无意义的拖延,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量,多沉下心来,踏实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准备就绪,深呼吸,开始吧